Skip to content

主权高于人权吗?  #2

@civicforum

Description

@civicforum

送分题,但好答案有Bonus

【人权高于主权】
世界人权宣言全文|联合国

"最早的时候,主权的概念常常是专制统治的象征。 但是,美国的《独立宣言》与法国的《人权宣言》改写了这一定义。公民的权利成为国家权力的基础。二战后,主权的概念再一次改变。国家主义向国际主义转变。联合国的《世界人权宣言》认为,'主权国家'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、不受限制的权力。"
阮一峰的博客

1994年,非洲国家卢旺达国内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,最后发展为两个部族之间的互相残杀(见文后链接“卢旺达大屠杀”),当时美国和欧美其它国家准备及时派兵干预,但中俄两国以所谓“不干涉他国内政”为借口,在联合国强力阻挠美国的行为,致使该项人权救助行动在联合国流产,结果国际社会眼睁睁地看着卢旺达两个部族之间在大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,互相用砍刀、棍棒、石头、猎枪等野蛮手段互相残杀,直到这场原始而野蛮的残杀结束,卢旺达国内多达100余万人被杀害。
……
卢旺达大屠杀后,中俄两国在国际上就基本没有再提“主权高于人权”了,当然在国内还会偶尔以“主权高于人权”来给那些“爱国贼”洗脑。克林屯总统觉得因有没有及时出兵干预,自己对卢旺达100多万人的死亡负有道义上的责任,曾多次向死去的无辜平民表达忏悔和流泪。
“人权高于主权”——是如何成为国际共识的

【主权】

主權(英语:sovereignty)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、排他性的政治權力。簡言之,即為「自主自決」的最高權威。是對內立法、司法、行政的權力來源,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[1][2]。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,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。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。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[3][4]。
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,外交官不斷援引之;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;諸如政治學家、憲法、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,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。
维基百科

知乎用户的回答

人民网-海外版 “人权高于主权”是借口

Metadata

Metadata

Assignees

No one assigned

    Labels

    No labels
    No labels

    Projects

    No projects

    Milestone

    No milestone

    Relationships

    None yet

    Development

   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

    Issue actions